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我们始终致力于探索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方式。今天,我们将以冯骥才先生的小说《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同时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一、教材分析
《刷子李》是冯骥才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他的代表作《俗世奇人》。文章讲述了天津卫一位技艺超群的粉刷匠“刷子李”的故事。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有着独特的规矩——凡是他刷过的墙绝无污点。然而,在一次普通的粉刷工作中,徒弟曹小三却发现了师傅的秘密,这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与反转。这篇小说语言幽默诙谐,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帮助他们建立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并概括刷子李的职业操守以及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
-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视频资料,如刺绣、雕刻等,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接着引出今天的主题——《刷子李》,让同学们猜测这位主人公会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刷子李有哪些特别之处?
2.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提到曹小三?
3. 你觉得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精读探究
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选出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比如文中提到的“黑衣黑裤”、“白浆”等元素,思考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组织一场小型辩论赛,题目为“现代社会还需要像刷子李这样的工匠吗?”鼓励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最后,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以及今后打算如何向刷子李学习。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
| 主题 | 内容 |
| --- | --- |
| 职业操守 | 绝不妥协的原则 |
| 工匠精神 | 精益求精的态度 |
| 人物形象 | 幽默风趣的性格 |
七、反思评价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未来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总之,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让更多青少年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