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搭石》这篇课文时,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乡间小路上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展现了村民们之间和谐互助的美好情感,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尝试用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搭石的存在感。我拿出一些小石块,请学生们亲手摸一摸、掂一掂,让他们体会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石头其实承载着沉甸甸的情感和故事。这种体验式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去感悟文本背后的意义。例如,“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讲行走方式的不同,实际上蕴含着村民们的智慧与生活哲学。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并分享他们的见解。这样的互动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再者,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我还设计了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搭石上的行人,讲述自己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步伐通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在总结部分,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寻找身边的类似场景或事物,比如公交车上的让座、校园里的互相帮助等,进一步拓展了课文主题。这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也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总体而言,《搭石》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使每堂课都能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