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巫山凝真观原文与翻译】在古代文人笔下,山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心灵寄托的象征。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道出了巫山之美的非凡。而“过巫山凝真观”则是一篇描写游览巫山一处道教圣地——凝真观的诗文,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宗教交融的感悟。
原文:
过巫山凝真观
我行三峡路,独步到幽岑。
古木参天立,空亭入翠深。
苔痕侵石径,风影动禅心。
一念归真境,尘缘自此沉。
翻译:
我独自走在三峡的路上,来到一处幽静的山岭。
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空旷的亭子深藏于翠绿之中。
青苔覆盖了石阶,风吹过,仿佛触动了内心的禅意。
心中一念归于真实之境,世俗的牵挂从此淡去。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游览凝真观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古木参天”、“空亭入翠”等句,不仅描绘了凝真观的幽静环境,也暗示了其作为道教圣地的神圣氛围。“苔痕侵石径”一句,则增添了岁月沉淀的厚重感,使整首诗更具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风影动禅心”一句,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巧妙结合,体现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安宁的追求。“一念归真境,尘缘自此沉”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在凝真观中领悟到的超然境界,以及对世俗纷扰的释怀。
结语:
“过巫山凝真观”虽是一篇短小的诗文,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它不仅记录了一次旅行的见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样的作品提醒我们,偶尔停下脚步,走进自然,回归内心,或许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