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学习“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性质。绝对值是理解有理数大小比较、相反数、数轴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实数、代数运算等内容的重要铺垫。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绝对值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实际意义,能够结合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并能运用绝对值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绝对值的定义,掌握绝对值的符号表示方法;
- 能够在数轴上找到一个数的绝对值位置;
- 能够根据绝对值的定义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 在实际问题中体会绝对值的实际意义,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绝对值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 教学难点: 理解绝对值的非负性,以及如何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数轴图、练习题、实物教具(如温度计、尺子等);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直尺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天气预报说气温是-5℃,而另一个地方是+5℃,这两个温度哪个更冷?其实它们的‘距离’是一样的,都是5个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距离”在数学中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绝对值的定义
教师通过数轴展示:在数轴上,原点O到某个点A的距离叫做这个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
例如:点A表示数3,那么|3|=3;点B表示数-3,那么|-3|=3。
(2)绝对值的符号表示
教师介绍绝对值的符号“| |”,并强调其读法和写法。
例如:|5|=5,|-7|=7。
(3)绝对值的性质
-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0;
- |a|=|−a|,说明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 |a|=a(当a≥0时),|a|=−a(当a<0时)。
3. 合作探究(10分钟)
分组讨论:
(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绝对值大小:
① |−6| 和 |5|
② |0| 和 |−0.5|
③ |−10| 和 |9|
(2)思考: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多少?为什么?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基础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小结:
- 绝对值的定义是什么?
- 如何用数轴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 绝对值有什么性质?
(2)作业布置:
- 完成课本P12页第1、2、3题;
- 思考题:若|x|=4,x可能等于什么?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
```
绝对值
1. 定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 性质:
- |a| ≥ 0
- |a| = |−a|
- |a| = a(a ≥ 0)
- |a| = −a(a < 0)
3. 应用举例:
|5| = 5, |-3| = 3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绝对值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绝对值的基本含义,并能在数轴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但在理解绝对值的非负性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大小关系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强化训练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