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我国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还能增强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 学会按空间顺序进行写作,提高观察与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读、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
- 利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文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 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颐和园的壮丽与历史价值。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制作PPT课件,搜集颐和园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其历史背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一段颐和园的视频或展示几张精美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筑吗?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座美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堤岸”、“长廊”、“宫殿”等。
3. 提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句。
- 如:“湖面像一面镜子”、“石桥雕着许多龙”等。
2.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语言的美感。
3. 讨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来写?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0分钟)
1. 播放颐和园的导游讲解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2. 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3. 鼓励学生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颐和园。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强调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颐和园》。
- 收集更多关于颐和园的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
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
一、课文
- 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
- 感受皇家园林的美丽与历史
二、重点词语:
- 堤岸、长廊、宫殿、画舫、石桥
三、写作方法:
- 观察细致,语言生动
- 由远及近,层次分明
四、情感目标:
- 热爱祖国文化,增强保护意识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颐和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