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登飞来峰》PPT课件部编本(16页)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登飞来峰》PPT课件部编本(16页),卡到怀疑人生,求给个解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6 01:07:38

《登飞来峰》PPT课件部编本(16页)】《登飞来峰》PPT课件部编本(16页)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掌握作者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意蕴。

3. 学习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二、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临川,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变法图强,曾推行“熙宁变法”。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三、创作背景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在担任地方官期间所作,借登高望远抒发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当时他正处于仕途上升阶段,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

四、诗歌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五、逐句解析

1. 飞来山上千寻塔:描写飞来峰上的高塔,极言其高耸入云。

2. 闻说鸡鸣见日升:传说在山顶可以听到鸡叫时看到太阳升起,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3. 不畏浮云遮望眼:即使有浮云遮挡视线,也不怕阻碍。

4. 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自己站在最高的地方,所以能看得更远。

六、诗歌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不惧困难、志向远大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七、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全诗仅二十字,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2. 借景抒情:以登高为载体,抒发内心情感。

3. 哲理深刻:通过自然景象引发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八、拓展延伸

- 结合历史背景,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初衷与影响。

- 对比其他古代登高诗,如杜甫《望岳》、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分析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九、课堂活动设计

1. 朗读训练:分组朗读,体会诗歌节奏与韵律。

2. 讨论交流:围绕“不畏浮云遮望眼”展开讨论,联系现实生活。

3.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高峰”为题,写一篇短文。

十、板书设计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 / 千寻塔

鸡鸣 / 日升

不畏浮云 / 自在高层

哲理:站得高,看得远

```

十一、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登飞来峰》。

2.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谈谈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理解。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思辨能力。今后可进一步结合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

十三、参考资料

1. 《王安石全集》

2. 《唐宋诗词选》

3. 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

十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反馈,综合评估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十五、教学总结

《登飞来峰》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励志诗。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与思想,提升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十六、结语

让我们在诗意中感悟人生,在攀登中追求梦想!

---

如需将此内容转换为PPT格式,可根据上述结构进行页面划分与内容排版。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