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解读附答案】2017年,中国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这是继“科技兴国”战略之后,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提出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指导性文件。该纲要明确了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是全面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核心内容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共分为五个部分,涵盖了从战略目标到保障措施的全方位内容。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战略定位
纲要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2.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
3. 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提出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支持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纲要提出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包括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推进开放合作等,打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1.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传统增长模式面临瓶颈的情况下,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
2. 增强国际竞争力
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减少对外依赖。
3. 推动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
科技创新不仅带来经济增长,还能在医疗、环保、交通等领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三、常见问题解析(附答案)
Q1: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A: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国家战略。其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Q2:为什么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创新能够带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Q3: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A:可以通过建立市场化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Q4:纲要中提到的“产学研融合”是什么意思?
A:产学研融合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Q5:为什么要加强基础研究?
A: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只有打牢基础研究的根基,才能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原始创新。
四、结语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不仅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指南针,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的位置。对于广大科研工作者、企业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来说,深入理解并积极践行这一战略,将对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整理如下: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3.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建立市场化机制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4. 产学研融合指的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
5. 加强基础研究是为了实现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