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瑟怨原文、翻译及赏析】《瑶瑟怨》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闺怨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婉约的意境著称。全诗虽短,却蕴含深意,展现了女子在秋夜独处时的孤寂与哀愁。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及赏析三个方面,深入解读这首经典之作。
一、原文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
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
十二玉楼无梦惊。
二、译文
冰冷的竹席和银色的床榻,难以入眠,
夜空如水,浮云轻柔地飘荡。
大雁的声音渐渐远去,飞向潇湘之南,
那十二座玉楼中,也没有人能梦见她。
三、赏析
《瑶瑟怨》以“瑶瑟”为题,点明了诗歌的音乐性与情感基调。“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常用于抒发哀怨之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位女子在秋夜无法入眠的情景,她的孤独与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得以渲染。
首句“冰簟银床梦不成”,写出了女子身处冷清的环境,连梦境也无法实现,暗示她内心的苦闷与不安。次句“碧天如水夜云轻”,则用优美的自然景象反衬出人物情绪的低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
第三句“雁声远过潇湘去”,借雁南飞象征离别与远方的思念,也暗示了女子对远方人的牵挂。最后一句“十二玉楼无梦惊”,点明了女子虽身处华丽的环境中,却因心事重重而无法安睡,甚至连梦都不得安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出女子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温庭筠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使这首小诗成为唐代闺怨诗中的佳作。
结语
《瑶瑟怨》不仅是一首描写女子情思的诗篇,更是一幅秋夜独坐的画卷。它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情感的细腻刻画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在阅读与赏析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诗中的哀婉之美,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