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惬意(qiè)炽热(zhì)荒谬(miù)
B. 愧疚(jiù)倔强(jué)颤动(chàn)
C. 呵斥(hē) 瞥见(piē)倔强(juè)
D. 粗糙(cāo)真挚(zhì)遮蔽(bì)
答案:B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C. 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D.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
答案:C
3. 下列诗句中,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情感最相似的是( )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B
4.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B. 《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
C. 《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D. 《醉翁亭记》——欧阳修——唐代
答案:D
5.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问:“你去哪?”
B. 他问我:“你去哪?”
C. 他问:“你去哪?”
D. 他问,“你去哪?”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三峡》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
答案:郦道元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的《__________》。
答案:滕王阁序
3. 《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情景。
答案:爱情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王勃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__________的《岳阳楼记》。
答案:范仲淹
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7.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世界是__________。
答案:世外桃源
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__________》。
答案:龟虽寿
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名言,常用于形容__________。
答案: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1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__________》。
答案:报任安书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上述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小石潭记;柳宗元
2. 文中“心乐之”的“乐”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愉悦的心情。
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比喻或拟人。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的状态,突出了水的清澈。
4. 结合全文,分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作者因环境过于清冷而感到孤独、压抑,最终选择离开的情感。
四、作文(30分)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
1.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3. 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范文: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难忘的事情,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次考试失败后,老师对我的鼓励。
那是一次期中考试,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自信满满地答完试卷。然而,成绩出来后,我却只考了70多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心里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就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班主任李老师找到了我。她没有责备我,而是温和地对我说:“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一切,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努力,有没有反思。”她还告诉我,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关键是如何面对它。
听了老师的话,我心中顿时温暖了许多。从那天起,我开始认真分析试卷,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新的学习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在下次考试中取得了进步,也重新找回了自信。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它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参考答案汇总:
一、选择题
1. B
2. C
3. B
4. D
5. A
二、填空题
1. 郦道元
2. 滕王阁序
3. 爱情
4. 王勃
5. 范仲淹
6.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7. 世外桃源
8. 龟虽寿
9. 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10. 报任安书
三、阅读理解
1. 小石潭记;柳宗元
2. 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愉悦的心情。
3. 比喻或拟人。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的状态,突出了水的清澈。
4. 表达了作者因环境过于清冷而感到孤独、压抑,最终选择离开的情感。
四、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