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初一语文下册课本第一课邓稼先笔记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初一语文下册课本第一课邓稼先笔记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5 19:32:23

初一语文下册课本第一课邓稼先笔记】《邓稼先》是初一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文章通过记叙我国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为祖国核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文本。

一、课文

1. 作者与背景

本文作者是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文章写于1993年,是为了纪念“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两弹元勋”。

2.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对邓稼先一生经历的回顾,赞扬了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3. 结构分析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引出主题,点明邓稼先的伟大贡献。

- 第二部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突出他的爱国情怀。

- 第三部分:讲述他在艰苦条件下研发核武器的故事,体现他的坚韧与毅力。

- 第四部分:描写他去世后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敬仰。

-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对他的无限崇敬。

4. 重点语句分析

-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表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

- “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体现了他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高尚品格。

5. 写作特点

- 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

- 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使读者感受到邓稼先的真实与伟大。

- 多用对比手法,如将邓稼先与国外科学家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贡献。

二、知识点整理(表格形式)

知识点 内容
作者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体裁 记叙文
写作时间 1993年
人物 邓稼先(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主题 赞扬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结构 总—分—总
写作手法 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对比、细节描写等
关键语句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
情感基调 深沉、庄重、感人
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三、学习建议

1. 朗读感悟:多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感受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2. 积累词汇:注意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无私奉献”、“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等,理解其含义并加以运用。

3. 联系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邓稼先的精神,如勤奋学习、勇于承担责任等。

4. 拓展阅读:可以查阅有关邓稼先的资料,了解他更多不为人知的事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结语

《邓稼先》不仅是一篇记叙文,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了解邓稼先的光辉事迹,更要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初一语文下册课本第一课邓稼先笔记】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