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撼大树下一句】一、
“蜉蝣撼大树”是一句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力量微弱却妄图挑战强大目标的行为。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原句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覆帱(dào)万物,而不为意;有所出而无门,有所止而无依;与万物终始。”
但“蜉蝣撼大树”并非直接出自《庄子》原文,而是后人根据其思想提炼出的一句俗语,用于形容不自量力的行为。
“蜉蝣撼大树”的下一句通常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出自《战国策·吴策》,意思是说在追求眼前利益时,往往忽略了背后更大的威胁。
这两句话常常被连用,形成一种讽刺意味,提醒人们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骛远。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蜉蝣撼大树 |
出处 | 非直接出自《庄子》,为后人总结的俗语 |
含义 | 比喻力量微弱却妄图挑战强大的事物,形容不自量力 |
下一句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来源 | 《战国策·吴策》 |
常用场合 | 用于批评或警示他人不要盲目自信,应量力而行 |
文化意义 | 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避免因小失大 |
三、结语
“蜉蝣撼大树”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共同构成了一组富有哲理的警句,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中对人性、行为和后果的深刻思考。它们不仅在文学中频繁出现,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引用,提醒人们做事需谨慎、理性,不可盲目冒进。
以上就是【蜉蝣撼大树下一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