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孤诣诣的意思】“苦心孤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追求某个目标时,花费了极大的心思和努力,甚至到了一种近乎执着的地步。这个成语中的“苦心”指的是用心良苦,“孤诣”则是指独自达到的高深境界或成就。
虽然“苦心孤诣”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成语,但有时人们会误写为“苦心孤诣诣”,多了一个“诣”字。这种重复是不正确的,属于常见的笔误或输入错误。
一、
“苦心孤诣”出自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原意是指费尽心思,独自钻研,最终达到某种高深的境界。该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所付出的努力和专注程度。
在现代汉语中,“苦心孤诣”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学术、艺术、事业等领域中,长期坚持、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的人。它带有一种褒义色彩,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敬佩。
需要注意的是,“苦心孤诣”是一个四字成语,不应写作“苦心孤诣诣”。如果出现重复字的情况,应视为错误用法。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常见错误 |
苦心孤诣 | 费尽心思,独自钻研,达到高深境界 | 《儒林外史》 | 形容人专心致志、刻苦钻研 | “苦心孤诣诣”(多一个“诣”) |
苦心 | 用心良苦,费尽心思 | —— | 用于描述人的用心 | —— |
孤诣 | 独自达到的高深境界 | —— | 表示个人独到的成就 | —— |
三、使用建议
在正式写作中,应避免使用“苦心孤诣诣”这种错误形式。若需强调“孤独的成就”或“独特的见解”,可考虑使用“孤诣”单独成词,或通过其他表达方式来增强语义。
此外,在口语交流中,可以适当简化表达,如“他真是苦心孤诣地研究这个问题”,这样既准确又自然。
总之,“苦心孤诣”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毅力与专注的高度重视。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
以上就是【苦心孤诣诣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