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药炮制工艺中,酒萸肉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材加工品,其制作工艺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药效与品质。为了确保生产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K123酒萸肉生产工艺规程》,以指导实际操作。
一、原料准备
选用新鲜成熟的山茱萸果实作为主要原料,要求果皮呈红色或紫红色,无霉变、虫蛀现象。采摘后需立即进行清洗处理,去除表面杂质及残留农药。
二、初步处理
将洗净后的山茱萸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水分,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有效成分损失。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适量白酒浸泡,此步骤旨在提升后续发酵效果。
三、发酵阶段
将处理好的山茱萸放入专用发酵容器内,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为期7-10天的发酵。期间要定期检查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确保发酵环境稳定适宜。
四、蒸煮工序
发酵完成后取出物料,将其均匀摊开于蒸笼内进行蒸煮。控制好时间和火力,使药材充分熟化而不破坏其活性成分。蒸煮结束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五、干燥包装
采用低温烘干技术对蒸煮后的酒萸肉进行脱水处理,直至含水量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按照规格要求称重封装入库保存。
六、质量检测
每批产品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形态、色泽均匀度以及理化指标等方面。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正式投放市场销售。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操作,《K123酒萸肉生产工艺规程》能够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可靠且稳定。同时,该规程还强调了安全生产意识和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性,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