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雄奇瑰丽的想象和豪放奔放的语言风格闻名于世。全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主线,描绘了蜀地险峻的地势以及历史上人们开辟蜀道的艰辛历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诗的内容,下面将通过理解性默写的方式,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析,并附上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此句点明了蜀地远古历史的神秘与不可考据。“茫然”二字既表现了对过去历史的迷茫,也为下文渲染蜀道艰难埋下伏笔。
2.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强调了蜀地自古以来便与外界隔绝的状态,突出了蜀道的闭塞与险阻。
3.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形象地描绘了太白山仅有的一条鸟儿才能飞过的狭窄通道,暗示蜀道的险峻。
4.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叙述了五丁开山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克服自然障碍的伟大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蜀道修建的不易。
5.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通过夸张的手法,极言蜀道之高险,仿佛太阳神车都被挡住,江水也在此处打转。
6.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动物无法逾越蜀道来衬托其险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7.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生动地刻画了行人经过蜀道时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体现了蜀道的惊心动魄。
8.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担忧,进一步烘托出蜀道的艰险。
9.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增添了蜀道的神秘色彩。
10.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借助杜鹃鸟的哀鸣,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忧虑,使读者感受到蜀道的幽深寂静。
二、答案
1.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2.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3.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4.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6.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7.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9.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10.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以上就是关于《蜀道难》的理解性默写及其答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领略到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