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仪式感的一天。这一天,人们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共度良宵。在漫长的岁月里,文人墨客们以诗言志,用文字记录了对除夕的感受与思考。以下是五首关于除夕的经典古诗,让我们一同品味其中的情感韵味。
《元日》——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热闹非凡的场景。鞭炮声中,旧的一年悄然离去,新的一年如春风般悄然而至。千家万户沐浴在初升的阳光里,纷纷更换新的春联,迎接新春的到来。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将节日的喜庆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守岁》——苏轼(宋代)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将一年比作一条滑向深渊的蛇,尽管想要抓住它的尾巴,却终究无法挽回。全诗充满了无奈与惆怅,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写到孩子们为了守岁而嬉戏玩耍,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唐代)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抒发了游子在除夕之夜的孤寂之情。诗人独自一人住在驿站里,看着昏黄的灯光,心中满是思念与忧愁。他想象着远方的亲人此刻也在思念自己,而自己却无法回到家乡团聚。这种离乡背井的孤独感,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显得尤为浓烈。
《除夕口占》——文天祥(宋代)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文天祥的这首诗写于他被俘后,表现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情怀。他在囚禁中度过除夕,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内心充满痛苦与挣扎。然而,他并未沉溺于绝望之中,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生死。整首诗意境深远,令人动容。
《除夕》——高适(唐代)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高适的这首诗同样描写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心境。他感叹岁月匆匆,自己依旧未能回到故乡。在寒冷的旅舍中,只有那盏孤灯陪伴着他。尽管如此,诗人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认为即使愁苦,也终将迎来春天的到来。
这五首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们对除夕的感受,既有欢庆喜悦,也有忧伤惆怅,更有深沉的哲理思考。无论是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每逢除夕,人们都会怀着同样的期待与希望,迎接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