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体育场馆的使用与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各类体育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以下内容旨在明确体育场馆的使用原则、管理流程及各方责任,以确保场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对外开放或内部使用的体育场馆,包括但不限于篮球场、足球场、游泳馆、健身房等。无论是公共体育设施还是学校、企业自建场馆,均需遵守相关规定。
二、使用申请与审批
1. 预约制度
所有团体或个人在使用体育场馆前,必须提前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预约登记,并提交相关活动计划及人员名单。预约成功后,将获得入场许可。
2. 审批流程
场馆管理部门负责审核预约信息,优先安排公益性活动、全民健身项目以及大型赛事。对于商业性用途,需额外提供活动方案并缴纳场地费用。
3. 紧急情况处理
如遇特殊情况(如恶劣天气),场馆管理部门有权临时调整或取消已批准的使用计划,但应及时通知相关方。
三、安全管理措施
1. 设施检查
每次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须对场馆内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应立即维修或更换。
2. 安全培训
对参与活动的组织者及参与者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特别是涉及高风险项目的活动,如攀岩、滑冰等,必须配备专业指导员。
3. 应急预案
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包括火灾逃生路线图、医疗救助点位置等,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环境卫生维护
1. 日常清洁
定时清理场馆内外环境,保持整洁卫生。卫生间、更衣室等重点区域要每日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垃圾分类
引导使用者正确投放垃圾,设置分类垃圾桶,便于后续处理。同时鼓励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3. 绿化保护
禁止随意践踏草坪或损坏植被,必要时可设置围栏或警示标识。
五、收费标准与收费方式
1. 收费标准
根据不同类型的场馆和服务内容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对外公示透明。公益性活动可享受优惠政策。
2. 收费方式
支持多种支付手段,包括现金、银行卡、移动支付等。建议采用电子票务系统简化操作流程。
六、违规行为处罚
1. 破坏公物
凡故意损坏场馆设施者,除赔偿损失外,还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禁止再次进入场馆的处罚。
2. 扰乱秩序
不服从管理人员指挥、大声喧哗或从事其他妨碍他人正常活动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劝离现场。
3. 超时占用
超过预定时间未按时归还场地者,按超出部分收取额外费用;情节严重者列入黑名单。
七、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体育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和监督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违反规定的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以上内容综合考虑了实际运营中的各种因素,力求做到科学合理且易于操作。希望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