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 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及诗句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朗读和教师讲解,理解古诗的内容。
2. 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离别的不舍之情。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背诵古诗。
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筝音乐、相关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轻柔的古筝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广阔的草原上。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学习古诗(20分钟)
1. 教师朗诵古诗,并解释题目意思。“赋得”表示这是按照题目要求创作的作品;“古原草”指的是古老的草原上的草;“送别”则暗示了这首诗是为朋友或亲人送行时所作。
2. 分析每一句诗的意思: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草原上生命力顽强的小草,在一年四季中经历着繁荣与凋零的变化。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强调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即使遭受火灾也不能将其彻底摧毁,来年春天依旧会重新生长。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通过描写远处的青草蔓延到古老的道路旁,晴朗的日子里绿色一直延伸到废弃的城市边缘,进一步展现了草原的广阔无垠。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内心的依依惜别之情。
3.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停顿。
三、深入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
- 诗歌的语言美体现在哪里?
-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你认为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四、课堂总结(5分钟)
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强调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还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 查找其他关于离别的古诗词,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板书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美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