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骊山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怀古抒情之作。这首作品以骊山为背景,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元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翻译
群山像人群一样聚集,波涛如同发怒一般奔腾,
这是一条山河险要、地势险峻的潼关之路。
遥望长安旧地,心中充满惆怅与思索。
令人伤感的是秦朝和汉朝曾经走过的痕迹,
那无数豪华的宫殿楼阁,如今都化作了尘土。
无论国家兴盛还是衰亡,受苦的终究是百姓。
三、赏析
张养浩在《山坡羊·骊山怀古》中,通过对骊山一带自然景观的描写,引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开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峦比作人群聚集,波涛似怒火奔涌,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气势,也为后文的历史反思奠定了基调。
接着,“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点明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潼关作为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见证了无数次王朝更替。而“望西都,意踌躇”则表现出作者站在高处远眺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忧虑。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诗人感叹昔日辉煌的宫殿如今已成废墟,历史的无情令人唏嘘。最后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则是全曲的点睛之笔,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百姓的悲惨命运,无论国家强盛还是衰败,最终受害的总是普通民众。
这首曲子虽然篇幅不长,但情感真挚,思想深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总之,《山坡羊·骊山怀古》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成为元曲中的经典之作,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