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能够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是推动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为此,结合我县农村小学实际,特制定本《关于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农村实际,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构建具有地域特色、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农村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 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校本课程教材体系;
2. 通过教材编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增强其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推动农村小学课程建设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特色化发展。
三、基本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紧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突出地方特色;
2. 学生为本原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
3. 科学实用原则:内容编排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
4. 循序渐进原则:教材编写应分阶段推进,逐步完善,确保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四、实施步骤
1. 前期调研(2025年1月—2025年3月)
组织相关教师开展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活动,了解农村小学课程现状、学生需求及地方文化资源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2. 课程规划与设计(2025年4月—2025年6月)
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校本课程主题方向,如“乡土文化”“农耕体验”“传统技艺”等,并组织课程专家、一线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框架与教学目标。
3. 教材编写与试用(2025年7月—2025年12月)
成立教材编写小组,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内容编写,完成后在部分试点学校进行试教,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
4. 评估与推广(2026年1月—2026年6月)
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优化内容,逐步在全县农村小学推广使用。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学校参与的校本课程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强化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相关培训,提升其课程实施能力;
3. 加大经费支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材编写、调研、印刷及推广等工作;
4. 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教材编写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结语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协同推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旨在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富有实效的校本课程,为农村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附件: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参考目录、调研问卷样本、课程开发流程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