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山东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以“丝瓜藤和肉豆须”为题的材料作文题目引发了广泛讨论。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既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考验其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材料内容大致如下:一位老农在田间种下丝瓜和扁豆,两种植物的茎蔓相互缠绕。有人误以为丝瓜藤和肉豆须是同一种植物,但老农指出它们虽形似,却各有不同。他解释说,丝瓜藤攀附在架子上生长,而肉豆须则喜欢沿着地面蔓延。两者虽然生长方式不同,却能共存于同一片土地上,彼此不争,互不干扰。
这则材料看似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实则暗含哲理。它启示我们,世间万物各有其生存之道,不同的生命形态可以和谐共处,不必强求一致。正如人与人之间,性格、习惯、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但只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就能实现共存共赢。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道题目的开放性极强,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比如,可以写关于“尊重差异”的议论文,探讨在多元社会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也可以写记叙文,讲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学会理解他人、接纳不同;还可以进行文学创作,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将丝瓜藤与肉豆须比作人生中的不同选择与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这道题目的核心在于引导考生思考“差异”与“共存”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应轻易否定或排斥,而应以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也适用于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
此外,题目中提到的“丝瓜藤”和“肉豆须”虽形似却本质不同,也暗示了“表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我们在认识世界时,不能仅凭表面现象下结论,而应深入观察、理性分析,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综上所述,“2015山东高考材料作文:丝瓜藤和肉豆须”是一道富有启发性的题目。它不仅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引导他们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情怀。这正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