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课堂实录(优)】【教学时间】2025年4月5日
【授课教师】李老师
【教学年级】四年级一班
【教学内容】《搭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李老师以一张乡村小路的照片作为引入,问学生:“你们见过这样的路吗?它是怎么铺成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石头铺的”,有的说“像桥一样”。接着,李老师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搭石’的故事。”板书课题后,学生齐读课题,声音响亮而整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李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读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随后,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有的说“搭石是人们过河用的”,有的说“搭石体现了乡亲们互相帮助的精神”。
李老师适时总结:“搭石不仅是一种自然的石块,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在精读环节,李老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重点讲解了“摆搭石”和“走搭石”的部分。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 “为什么老人要提前摆好搭石?”
-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乡亲们的互助精神?”
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学生提到:“因为老人知道年轻人忙,所以自己先摆好。”还有学生说:“他们不用说话,就知道该怎么做,真让人感动。”
李老师适时补充:“这就是一种默契,一种不言而喻的关爱。”
四、品读语言,感受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李老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块搭上。”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果你看到有人在摆搭石,你会有什么感觉?”李老师问。一位学生回答:“我觉得他们很善良,也很细心。”另一位学生则说:“他们好像在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李老师点头称赞:“正是这种平凡中的伟大,让搭石有了更深的意义。”
五、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搭石’的行为?比如同学之间的帮助、老师的关心等。”
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同学帮我捡起掉落的书本”,有的说“老师在我生病时帮我补习功课”。李老师鼓励大家:“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搭石’,只要你愿意伸出双手。”
六、总结升华
最后,李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全文,总结“搭石”的象征意义。她说道:“搭石虽然普通,但它承载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信任。希望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担当。”
整堂课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搭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之美,体会情感之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今后在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