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三】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2. 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感受情感变化。
3. 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的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纸船”和“风筝”在文中象征的意义,体会友谊的珍贵。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友情中的宽容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是什么?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活跃。接着,教师出示课文标题《纸船和风筝》,并问:“你们知道纸船和风筝在故事中扮演什么角色吗?它们代表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故事讲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最后的结果如何?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读后,教师请几位学生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
(三)精读品味
1. 分析人物性格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松鼠和小熊动作、语言的句子,如:“小松鼠把纸船放进小溪里,看着它慢慢漂向小熊家。”“小熊把风筝系在树枝上,看着它飘向小松鼠的家。”
引导学生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善良与真诚,以及他们用纸船和风筝传递友情的用心。
2. 体会情感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小松鼠和小熊一开始是朋友吗?后来为什么吵架了?又是怎么和好的?”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组织交流。通过分析情节的发展,学生明白了友情需要理解和包容,即使发生误会,也可以通过沟通化解。
3. 情感升华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小松鼠或小熊,感受他们当时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联系自身经历,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四)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学生回家后给一位好朋友写一封信,表达感谢或道歉,或者分享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带入现实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总结与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情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解。最后布置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并写一篇短文《我与朋友的故事》。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在朗读和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但在情感体验方面,部分学生仍较薄弱,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
```
纸船和风筝
——友情的桥梁
小松鼠 小熊
漂纸船 系风筝
表达善意传递关心
理解与宽容友谊更深厚
```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更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珍惜友情、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