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与人物形象的立体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赏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民间艺人技艺的精湛和人格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分析“快手刘”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来塑造人物。
-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内涵,感悟民间艺人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冯骥才的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街头表演杂技的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见闻,引出课题《快手刘》。介绍作者冯骥才,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与主题。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推测词义。
2.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纠正发音、感受语调。
3. 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快手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落分析:
- 介绍快手刘的身份和技艺,突出他的“快”与“巧”。
- 描写他表演时的动作、神态,展现其技艺高超。
- 第三段: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快手刘的魅力。
- 第四段:结尾点题,表达对快手刘的敬佩之情。
2. 重点句子分析:
- “他把那条红绸子甩得像一条火蛇。”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修辞的运用,感受画面感。
- “他的手在空中一抖,那块砖就变成了一个球。”
分析动词的使用,体会动作的迅速与精准。
3. 人物形象总结:
快手刘是一个技艺高超、性格幽默、富有魅力的民间艺人,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技艺的赞美与怀念。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小组讨论:
- 作者为什么用“快手刘”作为标题?这个称呼有什么特殊含义?
- 文章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播放一段民间杂技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真实艺术的魅力。
2. 布置小练笔:以“我眼中的快手刘”为题,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人物形象。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升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小练笔《我眼中的快手刘》。
2. 阅读冯骥才的其他作品,如《俗世奇人》,了解其写作风格。
六、板书设计:
```
《快手刘》教学设计
——冯骥才
人物形象:技艺高超、幽默风趣、富有魅力
写作手法:细节描写、比喻、侧面烘托
主题思想:赞美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教学设计注重文本细读与学生参与,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