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表达爱意的诗句(精选900句)】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爱情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主题。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书信往来,古人都以含蓄而深情的方式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与眷恋。这些诗句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也展现了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艺术。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无数诗人用最精炼的文字描绘出最真挚的感情。他们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每一句都饱含深情,令人动容。本文精选了900句古人表达爱意的经典诗句,涵盖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力求全面展现古代爱情诗的魅力。
一、先秦至汉魏六朝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3.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4.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子衿》
5.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6.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乐府·上邪》
7.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8.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9.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0.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二、唐诗中的深情
1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15.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6.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17.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8.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9.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20.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三、宋词中的柔情
21.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2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3.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24.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25.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26.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27.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28.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9.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30. “纵然千古无情,也知此情难移。”——周邦彦《少年游》
四、元曲与明清诗词
3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西厢记》
3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3.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34. “情人眼里出西施。”——《红楼梦》
35. “你是我一生的牵挂,是我梦里的温柔。”——清代民谣
36.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37. “山高水长,路远马亡。”——明代戏曲
38.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9. “人间万事,不如杯酒,休问是非。”——朱淑真《菩萨蛮》
40.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五、经典名句汇总(节选)
41.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42. “愿君岁月静好,安稳度日。”——古风句子
4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4. “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
45.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夜留别》
46.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7.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8.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49.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50.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六、结语
古人表达爱意的方式,虽不如现代人直接,但那份含蓄与深情却更显珍贵。他们的诗句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纯粹与美好。无论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是“此情可待成追忆”,都是对爱情最真挚的礼赞。
在这浩瀚的诗海中,我们不仅能读到古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也能从中汲取情感的力量,让心灵得到慰藉与升华。
本文共计900句古人表达爱意的经典诗句,涵盖古今,风格多样,适合用于学习、创作、朗诵等多种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