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预防传染病】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知道基本的预防措施。
2.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咳嗽礼仪等个人卫生习惯。
3. 情感目标: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公共卫生意识。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视频:展示常见传染病(如感冒、手足口病、流感)及传播方式。
- 洗手步骤图示或动画视频。
- 手帕、纸巾、消毒湿巾等实物道具。
- 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故事或儿歌内容。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生病过?生病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接着播放一段关于“小细菌旅行记”的动画短片,让幼儿初步认识什么是传染病,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
2. 讲解环节:认识传染病与预防方法
- 什么是传染病?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幼儿:传染病是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水或者接触传播的疾病,比如感冒、发烧、拉肚子等。
- 传染病是怎么传染的?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比如一个小朋友打喷嚏,周围的小朋友没有捂住嘴,就会被传染;或者玩完玩具不洗手,手上细菌进入嘴里也会生病。
- 怎样预防传染病?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以下几点:
- 勤洗手:特别是在吃饭前、上厕所后、回家后。
- 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强身体抵抗力。
- 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触。
3. 实践环节:动手操作,巩固知识
- 学洗手:教师示范正确洗手步骤,并请幼儿模仿练习。可以用儿歌《洗手歌》帮助记忆。
-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我是小医生”游戏,模拟如何帮助生病的小朋友,增强责任感和关爱意识。
-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场景(如打喷嚏、吃饭前、玩玩具后),让幼儿说出应该怎么做。
4. 总结提升:强化意识,家园共育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讲卫生、勤洗手、多锻炼”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同时提醒家长配合,在家也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延伸活动建议
- 在班级设立“卫生小卫士”角,鼓励幼儿每天坚持洗手、保持整洁。
- 家长可配合开展“家庭卫生打卡”活动,记录孩子的日常卫生行为。
- 可结合季节变化,开展“春季防病小课堂”等主题教学。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基本的传染病预防知识。今后可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强化这些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规范。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大班的安全教育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