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压力性损伤的定义是指由于持续的或反复的______作用于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的损伤。
A. 压力
B. 摩擦力
C. 剪切力
D. 以上都是
答案:D
2. 根据国际分类标准,压力性损伤分为几个阶段?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C
3. 下列哪项不是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
A. 长期卧床患者
B. 营养不良者
C. 活动能力正常的老年人
D. 糖尿病患者
答案:C
4. 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时,以下哪项措施最为关键?
A. 定期翻身
B. 使用气垫床
C.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D. 加强营养支持
答案:A
5. 压力性损伤的早期表现不包括:
A. 局部皮肤发红
B. 皮肤温度升高
C. 皮肤出现水疱
D. 皮肤触痛
答案:C
6. 对于Ⅱ期压力性损伤,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 清创并覆盖敷料
B. 保持伤口干燥
C. 不需要处理
D. 使用抗生素软膏
答案:A
7. 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 年龄
B. 体重
C. 性别
D. 活动能力
答案:C
8. 下列哪种敷料适用于浅表性压力性损伤?
A. 碘伏纱布
B. 水胶体敷料
C. 油纱条
D. 凡士林纱布
答案:B
9. 在护理过程中,评估压力性损伤应包括:
A. 损伤部位、大小、深度
B. 患者的疼痛程度
C. 患者的生命体征
D. 以上全部
答案:D
10.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中,“五勤”指的是:
A. 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更换、勤记录
B. 勤沟通、勤检查、勤清理、勤消毒、勤记录
C. 勤翻身、勤清洁、勤更换、勤观察、勤记录
D. 勤巡视、勤护理、勤沟通、勤记录、勤汇报
答案:C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压力性损伤的常见发生部位及原因。
答:
压力性损伤多发生在骨突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足跟、肘部、肩胛骨等。其发生原因是由于长时间的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发生坏死。
2. 请说明如何对压力性损伤进行分级,并举例说明各阶段的特点。
答:
根据国际分类标准,压力性损伤分为五个阶段:
- Ⅰ期:皮肤完整,出现红斑,按压不褪色;
- Ⅱ期:部分皮层缺失,表现为水疱或浅表溃疡;
- Ⅲ期:全层皮肤缺失,但未累及肌肉或骨骼;
- Ⅳ期: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缺失,可能涉及肌肉、肌腱或骨骼;
- 不可分期:因覆盖物或焦痂掩盖,无法判断损伤深度。
三、案例分析题(20分)
某老年男性患者,因脑卒中后长期卧床,近期发现其骶尾部出现红肿、压之不退色,伴有轻微疼痛。护理人员给予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使用减压垫等措施,但病情未见明显改善。
问题:
1. 该患者可能属于哪个阶段的压力性损伤?
2. 应采取哪些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3. 如何预防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
参考答案:
1. 该患者可能为Ⅰ期压力性损伤。
2. 进一步措施包括:加强减压措施(如使用气垫床)、避免继续压迫患处、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使用保护性敷料。
3.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评估皮肤状况、及时调整体位、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家属和护理人员的防压意识。
总分:6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