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及rdquo及的意思_全诗赏析)】“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出自宋代词人张先的《西江月·送别》,这句词以极富哲理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悟。它不仅道出了人世间情感的复杂与矛盾,也揭示了爱情中的一种无奈与哀愁。
原句的意思是:与其相见,不如不见;既然有情,倒不如无情。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反常的说法,但细细品味,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在感情中,有时相见反而带来痛苦,有情反而增添烦恼。这种“相见不如不见”的情绪,往往源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整首词如下:
西江月·送别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虽然这首词并非直接包含“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但其意境与情感基调与此句高度契合。张先的这句词,正是对人生离别、情感纠葛的一种深刻写照。
从文学角度来看,“相见争如不见”是一种典型的“悖论式表达”,通过否定来强化情感的深度。它不是真的主张“无情”,而是借极端的语言,表达出对深情的无力与无奈。这种表达方式,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如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同样传达了类似的感慨。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面对感情的起伏、人生的无常,人们常常会感叹:如果当初没有相遇,是否就不会有后来的痛苦?如果彼此从未动心,是否就不会陷入深深的思念与遗憾?
因此,“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不仅是一句词,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对情感的反思与理解。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感情时,既要珍惜当下,也要学会接受命运的安排。
总结来说,这句词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世间最复杂的情感——爱与痛、得与失、相聚与别离之间的微妙关系。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值得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