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课后习题答案】《白杨礼赞》是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农民和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下是对《白杨礼赞》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一、词语解释
1. 礼赞:表示恭敬地赞美。
2. 倔强:指性格刚强不屈服。
3. 参天:形容高大,直插云霄。
4. 纵横决荡:形容气势奔放,无拘无束。
5. 质朴:朴实,不华丽。
二、简答题
1.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西北高原”?
作者在文章开头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广袤与荒凉,为后文描写白杨树的挺拔和坚韧做铺垫。通过对比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生长,突出白杨树的精神品质。
2. 为什么说白杨树是“不平凡”的?
白杨树虽然生长在艰苦的环境中,却依然挺拔向上,具有坚强不屈的品格。它象征着北方农民和抗日军民的英勇精神,因此被作者称为“不平凡”。
3. 文中多次提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通过反复强调“白杨树”,可以强化主题,突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4. 作者是如何将白杨树与北方人民联系起来的?
作者通过对白杨树外形和内在品质的描写,将其比作北方农民和抗日军民。白杨树的坚韧、朴素、不屈不挠,正是北方人民精神的体现。
三、阅读理解题
1.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否定白杨树的“婆娑姿态”和“虬枝”,突出其质朴、挺拔的形象,为后文赞扬它的坚强品格做铺垫。
2.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北方人民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与希望。作者认为白杨树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四、拓展思考题
1. 你认为白杨树象征了哪些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白杨树象征了坚强、质朴、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人们具备这样的精神。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礼赞”一词的理解。
“礼赞”不仅仅是简单的赞美,更是一种由衷的敬仰和崇敬。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尊重与推崇,体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感。
五、写作练习建议
可以尝试以“我身边的‘白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讲述身边那些像白杨树一样坚韧、朴实的人或事,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与学习之情。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与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白杨礼赞》这篇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也能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学习白杨树的精神品质,做一个有担当、有信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