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middot及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在北宋的某个春日,苏轼踏上了前往蕲水的旅程。此地虽非名城大郡,却因清泉寺而闻名于世。寺庙依山傍水,古木参天,泉水清澈见底,仿佛能洗涤尘世的喧嚣。苏轼漫步其间,心绪渐入宁静,不禁提笔写下《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将这一段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凝练成词。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这三句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山脚下,兰草初生,嫩芽轻浮于溪水之上;松林之间,小路洁净如洗,没有一丝尘土;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为这静谧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悠远。整首词从景入手,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苏轼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即使年岁已高,也不应悲观失望。他借“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一自然现象,寓意生命虽有尽头,但精神可以不老,希望永远存在。最后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更是劝诫人们不要因年老而消沉,要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
这首词不仅是一次游历的记录,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表达。苏轼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同时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他的笔触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意,令人回味无穷。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不仅是苏轼文学才华的体现,也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豁达胸怀。无论身处何地,他都能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用文字传递情感与智慧。这首词至今仍被传诵,成为后人品读宋词、感悟人生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