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22:54:05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和描写方法。

- 学习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景物的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学习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双龙洞的奇特景象。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课文录音。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双龙洞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提问激趣: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风景名胜?有没有听说过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2. 展示图片:出示双龙洞的实景照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其独特之处。

3.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介绍作者叶圣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石笋”、“孔隙”、“蜿蜒”等。

3. 思考问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双龙洞的?作者写了哪些景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精读:

- 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和出发情况。

- 描写进入双龙洞前的景色和洞口的特点。

- 第三段:讲述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突出“孔隙”的狭窄与神秘。

- 第四段:描述内洞的景象,尤其是双龙的形态。

- 第五段:写出离开双龙洞时的感受,表达对自然奇观的赞叹。

2. 品读重点语句:

-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很慢。”

-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像小蛇一样,贴着洞壁爬进去。”

- “洞顶的双龙,一条红,一条黄,好像在飞舞。”

3. 小组讨论:

- 作者是如何描写双龙洞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10分钟)

1. 角色扮演: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介绍双龙洞的美景。

2. 情感升华: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感受。

3. 延伸思考:如果让你写一篇游记,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文通过清晰的写作顺序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双龙洞的奇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曾经去过的某个地方,注意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

- 阅读叶圣陶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写作风格。

五、板书设计

```

记金华的双龙洞

→ 路线:入洞 → 穿孔隙 → 进内洞 → 观双龙 → 出洞

→ 方法:按顺序描写、比喻、拟人

→ 情感:热爱自然、赞美奇观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思维训练,提升课堂的互动性与实效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