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身体姿势、手部动作、脚步配合以及控球能力的提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示范、分组练习和游戏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运球技巧,提高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与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体育精神,增强自信心和抗挫能力,激发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时的身体协调性与控球能力。
- 教学难点: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节奏与控制力,避免失误。
三、教学准备
- 篮球场(或室内体育馆)
- 篮球若干(根据学生人数配置)
- 标志桶或标志盘(用于设置运球路线)
- 教学PPT或黑板
- 音响设备(可选,用于播放背景音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是怎么在跑动中控制篮球的?”
- 播放一段篮球比赛视频片段,展示专业球员的行进间运球动作,引发学生兴趣。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项非常重要的篮球基本技术——行进间运球。”
2. 新授(15分钟)
- 动作讲解与示范:
- 教师进行标准动作示范,强调以下要点:
- 身体微前倾,膝盖弯曲,重心降低;
- 手腕放松,手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
- 运球时以手腕带动手指发力,而非用手臂;
- 控制球的高度,一般不超过腰部。
- 学生模仿练习,教师逐个纠正错误动作。
- 分解练习:
- 无球练习:学生原地模仿运球动作,体会手腕与手指的发力方式。
- 有球练习:学生在原地进行低运球练习,逐渐过渡到行进间运球。
3. 分组练习(15分钟)
-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设置一条直线运球路径。
- 每组轮流进行“行进间运球接力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运球任务,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
- 引入“障碍运球”环节,设置标志桶作为障碍物,学生需绕过障碍完成运球任务,提升灵活性与控球能力。
4. 游戏与巩固(10分钟)
- 开展“运球接龙”游戏:学生排成一列,依次进行运球前进,到达终点后将球传给下一位同学,看哪一组完成最快。
- “听指令运球”:教师喊出不同指令(如“快运”“慢运”“变向”),学生根据指令调整运球方式,增强反应能力和控球技巧。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行进间运球的关键点。
-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鼓励大家积极发言。
-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回家后利用家中的物品模拟运球动作,加强肌肉记忆。
五、教学评价
-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动作规范性及进步情况。
- 结果性评价:通过运球测试(如规定时间内完成多少次运球)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 自我评价:学生填写简单的学习反馈表,反思自己的表现与收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运球技能与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入更多情境化训练,如结合防守、传球等综合练习,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七、拓展建议
- 可结合篮球基本功训练课程,逐步增加难度,如高运球、变向运球、背后运球等。
- 鼓励学生课后观看NBA或CBA比赛,学习职业球员的运球技巧,提升欣赏与模仿能力。
八、结语
篮球是一项充满魅力的运动,而行进间运球是每一位篮球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希望同学们在本节课中有所收获,并在今后的篮球学习中不断进步,享受运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