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晏子使楚》是《晏子春秋》中的一篇著名故事,讲述了齐国大夫晏婴(字晏子)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羞辱与挑衅,凭借智慧和机智巧妙应对,维护了国家尊严的故事。本文以原文加翻译的形式呈现,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一、原文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使楚矣。”
楚王笑曰:“齐无晏子乎?”晏子对曰:“齐之使者,各有所主。若齐之俗,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二、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了一个小门来迎接他。晏子没有进去,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去;现在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接待的人只好改道,让他从大门进去。
晏子见到楚王后,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然派你来做使者?”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三百多条街巷,人们张开衣袖可以遮住阳光,挥洒汗水像下雨一样,肩并肩、脚跟脚地走在街上,怎么会没有人呢?”楚王问:“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来?”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者,各有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去会见贤明的君主,无能的人被派去会见无能的君主。我最无能,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楚王笑着说:“齐国难道没有晏子了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使者,各有不同的任务。如果按照齐国的风俗,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叶子虽然相似,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百姓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难道不是楚国的水土让百姓变得爱偷东西了吗?”
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三、与表格对比
| 项目 |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 故事背景 | 晏子使楚 |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
| 楚王态度 | 以晏子短,设小门迎之 | 楚王因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旁设小门迎接 |
| 晏子应对 | 不入小门,强调“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 晏子拒绝从小门进入,指出只有出使狗国才需走狗门 |
| 楚王质疑 |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 楚王讽刺齐国没人,派晏子来 |
| 晏子反击 | 引用齐国人口众多,反驳楚王 | 晏子列举齐国人口众多,说明并非无人 |
| 再次挑衅 | “然则何为使子?” | 楚王进一步质问为何派晏子来 |
| 晏子回应 | 强调使者职责,自谦“婴最不肖” | 晏子解释使者根据君主的贤愚而定,自己最不肖,因此被派来 |
| 最终交锋 | “齐无晏子乎?” | 楚王再次嘲讽,认为齐国没有晏子 |
| 晏子类比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晏子用橘子比喻,指出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
| 楚王反应 | 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楚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取其辱 |
四、文章主旨
《晏子使楚》通过晏子在外交场合中的机智应对,展现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故事不仅体现了晏子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代外交中语言与逻辑的重要性。同时,文中通过类比手法,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如需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语言特色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探讨。
以上就是【晏子使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