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夜晚从山中归来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如下: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诗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的山寺、渡口、江村和鹿门山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归家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与宁静氛围。诗中“人随沙岸向江村”一句,写出了人们纷纷归家的热闹场景,而“余亦乘舟归鹿门”则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归隐于鹿门山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鹿门月照开烟树”,这一句描绘了月光洒在树林上,雾气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忽到庞公栖隐处”则是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庞德公的隐居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士的敬仰之情。
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则进一步渲染了鹿门山的幽静与孤寂,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整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归隐之旅。
孟浩然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并将其融入个人情感之中。《夜归鹿门歌》正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体现。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因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而打动人心。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这样的诗篇仿佛一缕清风,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