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怀超《大地的恩典》阅读练习及答案((2))】《大地的恩典》是作家杜怀超的一篇散文作品,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对土地、农耕生活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的深切怀念。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作者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世界。
一、阅读理解题
1. 文章开头提到“大地的恩典”,这里的“恩典”指的是什么?
答案:
“恩典”在这里指的是大地给予人类的馈赠与滋养,包括丰收的粮食、肥沃的土地、四季的变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它象征着一种无私的给予和生命的延续。
2.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老屋”“田地”“庄稼”,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乡土气息浓厚的氛围,唤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与情感共鸣。它们不仅是物质上的存在,更是精神上的寄托,承载着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传统生活的敬仰。
3. 文中“人靠土地活着,土地也靠人养着”这句话蕴含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
这句话体现了人与土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依赖土地获得生存所需,而土地也需要人的劳作与呵护才能持续产出。这是一种共生共荣的生态观,也反映了作者对农业文明的尊重与思考。
4. 作者为什么说“土地是最诚实的老师”?
答案:
因为土地不会欺骗人,它用真实的收获回报辛勤的劳动。无论季节如何更替,土地始终如一地提供生命所需的资源。这种无私与真实让作者感受到深刻的教育意义。
5. 文章结尾部分写道:“我们不能忘记大地的恩典。”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案: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应当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感恩土地的养育之恩。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容易忽视与自然的联系,而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保持敬畏之心,珍惜与土地的纽带。
二、拓展思考题
1.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解。
参考思路:
在当今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然而,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等,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方式。
2.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表达对“大地恩典”的感激之情?
参考思路:
我会用更加诗意的语言描绘田野、村庄、四季的变化,讲述祖辈们与土地的故事,记录那些被遗忘的农耕智慧,并呼吁人们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珍惜每一寸土地带来的馈赠。
三、总结
《大地的恩典》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首献给土地的赞歌。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望那片曾经养育我们的土地,感受那份沉甸甸的恩情。通过这篇作品,作者希望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
提示: 本练习内容为原创整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升语文阅读与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