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记读后感琐记读后感】《琐记》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一篇散文,收录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文章通过回忆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作者对旧社会、旧教育制度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读完这篇作品后,内心感触颇深,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琐记》并没有像其他一些散文那样充满华丽的辞藻或强烈的情感表达,而是以一种平实、冷静的笔调,讲述了作者在南京求学期间的经历。从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到后来的矿务铁路学堂,再到日本留学,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鲁迅的思想基础,也让他逐渐看清了旧中国教育体系的弊端。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细节,如“我”在学堂里看到的种种不公现象,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都让人感到一种压抑与无奈。这些描写看似琐碎,却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处境与挣扎。鲁迅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讽刺与悲哀。
此外,《琐记》还表现了鲁迅对科学与知识的渴望。他在文中提到对“格致”(即自然科学)的兴趣,表现出他对新思想的向往。然而,这种向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格外艰难,这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读完《琐记》,让我更加理解了鲁迅为何会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他并非一开始就选择用文字来唤醒民众,而是在一次次的失望与思索中,逐渐认识到思想启蒙的重要性。他的文字虽朴实无华,却字字有力,直击人心。
总的来说,《琐记》是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一个青年的成长历程,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已经远离了那个封闭的环境,但《琐记》中所体现的对真理的追求、对无知的反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