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小小班认知活动开窗的摸箱】一、活动名称
开窗的摸箱
二、适用年龄
小小班(2-3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触摸感知不同物体的形状、质地,发展幼儿的触觉能力。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物品的特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培养动手操作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 一个封闭的纸箱,箱体上留有若干小窗口(可剪出圆形、方形等形状)。
2. 各种不同材质、形状的物品,如毛绒玩具、木块、软球、塑料瓶盖、布料等。
3. 教师提前将物品放入箱子中,确保幼儿无法直接看到内容。
4. 安全提示:确保所有物品无尖锐边缘,适合幼儿使用。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亲切的语气引入活动:“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开窗的摸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教师出示摸箱,让幼儿观察箱子上的小窗口,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操作环节(10分钟)
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上前,用手指从窗口伸进去摸一摸箱子中的物品。
引导语:“你摸到了什么?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是什么形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尝试猜测箱子里的物品是什么。
3. 分组互动(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摸箱”游戏。每名幼儿依次伸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觉,并尝试猜出物品的名称。
教师在旁边适时引导,帮助幼儿正确表达,如“这是圆圆的”、“这是滑滑的”等。
4. 总结分享(5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围坐一圈,分享自己摸到的物品和感受。
提问:“你最喜欢摸哪个东西?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延伸活动建议
1. 在区域角设置“摸箱角”,提供不同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2.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摸到的物品,进一步加深对物体的认识。
3.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玩类似的摸物游戏,促进亲子互动。
七、活动反思
本次“开窗的摸箱”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体验,通过触摸和猜测,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语言表达也有所提高。个别幼儿在表达时较为害羞,需要更多鼓励与引导。今后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发现。
八、注意事项
1. 确保摸箱内的物品安全、卫生。
2. 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3. 避免幼儿长时间接触潮湿或易碎物品,防止意外发生。
温馨提示:本教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