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护理查房幻灯片】一、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8岁,因跌倒后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天入院。X线检查提示左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为Ⅱ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重大疾病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手术风险,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二、疾病概述
1. 股骨颈骨折的定义
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颈部位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由于该部位血供较差,骨折后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
2. 常见病因
- 跌倒或外伤(尤其老年人)
- 骨质疏松
- 酗酒、长期使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因素
3. 分型
- Garden分型:I~IV型,反映骨折移位程度
- Codman三角、Bryant三角等临床体征可辅助诊断
三、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
- 适应症:移位性骨折、老年患者、保守治疗失败者
- 手术方式: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
-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 内固定术(如空心钉固定)
2. 术后康复
- 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3天开始)
- 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及肺部感染
- 逐步恢复行走能力
四、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监测
- 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 注意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 疼痛评估
- 使用VAS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
-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药物,避免成瘾
3. 肢体功能评估
- 观察患肢肿胀、皮肤颜色、温度变化
- 检查肌力、关节活动度
4. 心理状态评估
- 老年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
- 护士应给予心理支持与沟通
五、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 完善术前准备:备皮、禁食、心理疏导
- 教育患者术中配合要点
- 评估营养状况,必要时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2. 术后护理
-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渗液情况
- 术后6小时内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
- 术后24小时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3. 功能锻炼指导
- 术后第1天:床上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 术后第3天:坐起、站立训练(在护士协助下)
- 术后第7天:扶拐下床活动,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
4. 并发症预防
- 深静脉血栓:使用抗凝药物、气压治疗、鼓励活动
- 肺炎: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
- 泌尿系统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鼓励多饮水
- 褥疮:定时翻身、使用减压垫
六、健康教育
- 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避免盘腿、过度屈髋
- 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监测骨愈合情况
- 指导合理饮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 提醒患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受伤
七、护理查房重点
- 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 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如何
- 患者疼痛控制是否满意
- 功能锻炼是否按计划执行
- 患者心理状态是否稳定
- 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
八、总结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高发于老年人的常见损伤,其护理需结合个体化评估与科学管理。通过规范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团队应持续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安全、顺利康复。
---